搜索
180-2886-2882
快捷导航

麦积山石窟

[复制链接]
驴友 发表于 2012-1-28 00:45:13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  中国(旅游网)四大石窟,麦积山石窟就是其中之一。在国内著名的石窟中,麦积山石窟凭借山峰 "小江南"、"秦地林泉之冠"的美誉,在自然景色上胜了一筹。而在十分陡峻的悬崖上开凿出成百上千的洞窟和佛像,这也是国内石窟中极为罕见的。

  麦积山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约35公里处,为典型的丹霞地貌,是我国秦岭山脉西端小陇山中的一座奇峰,海拔1742米,但山高离地面只有142米,山的形状奇特,孤峰突起,犹如麦垛,因此人们称之为麦积山。麦积山周围风景秀丽,山峦上密布着翠柏苍松,野花茂草。攀上山顶,极目远望,四面全是郁郁葱葱的青山,只见千山万壑,重峦叠嶂,青松似海,云雾阵阵,远景近物交织在一起,构成了一幅"麦积烟雨"的奇景。

  麦积山西南面为悬崖峭壁,石窟就在这些峭壁上开凿出来的,有的距山基二三十米,有的达七八十米。洞窟"密如蜂房",栈道"凌空飞架",层层相叠,其惊险陡峻为世罕见。洞窟多为佛殿式而无中心柱窟,明显带有地方特色。毫无疑问,麦积山石窟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洞窟所处位置极其惊险,大都开凿在悬崖峭壁之上,洞窟之间全靠架设在崖面上的凌空栈道通达。古人曾称赞这些工程是"峭壁之间,镌石成佛,万龛千窟,碎自人力,疑是神功。"附近群众中还流传着"砍完南山柴,修起麦积崖","先有万丈柴,后有麦积崖"的谚语,可见当时开凿洞窟、修建栈道工程之艰巨宏大。开凿的年代大致始于后秦,历经北魏、西魏、北周、隋、唐、五代、宋、元、明、清历代不断开凿和修缮,成为我国著名的大型石窟群之一,现存造像中以北朝造像原作居多。麦积山石窟有洞窟194个,泥塑和石刻造像7200余身,壁画1300多平方米,尤以泥塑艺术见长,塑以形传神,神形兼备,反映的内容具有彻底的世俗和浓厚的生活情趣。塑绘手法是上彩不重彩,特色显明,被誉为"东方雕塑艺术馆"。麦积山的洞窟很多修成别具一格的"崖阁"。例如在东崖泥塑大佛头上15米高处的七佛阁,就是我国典型的汉式崖阁建筑,建在离地面50米以上的峭壁上,开凿于公元6世纪中叶。麦积山石窟还是中国(旅游网)诸多石窟寺庙中风景最为秀丽的一座,以七佛阁、万佛洞、牛儿堂、寂陵等最为著名。如今麦积山石窟已成为了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,艺术价值难以估量。它还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新架和修复了1300多米的凌空栈道,可使游人顺利登临所有洞窟。

  特色景观

  4窟

  也称散花楼,位于东崖三大佛上方最高处,距地高约70米,为麦积山规模最大,位置最高的石窟,也是最辉煌壮观的殿堂式大窟。北周时期开凿,唐、宋、明、重修。窟顶为单檐庑殿式,窟高15米,宽31.7米,深13米。窟内原塑一佛二弟子六菩萨或一佛八菩萨像,历经唐、宋、元、明不断修缮,造像已非初始原貌。诸龛外部浮雕帐幔帷幕上饰火焰纹、宝珠、鳞片网络花饰及流苏等,显得十分华丽壮观。龛与龛之间有石胎泥塑。窟外上方的崖壁上有薄肉塑伎乐飞天五组,均为北周原作。此窟俗称散花楼。据说这是由于在此散花,佛将带给你好运和祝福。七个佛龛内壁画,全为明末清初重绘。

  123窟

  西魏时期开凿,平顶方形窟,顶高2.47米,面阔2.45米,进深2.35米,其四周又凿高宽各30厘米的低坛基,正左右三壁各开一圆拱形浅龛,左右壁龛前的坛基上做方形佛座。正壁塑一佛二菩萨,左壁维摩诘,右壁文殊师利菩萨,里侧塑二弟子,外侧塑男女二侍者(童男、童女)。窟内佛造像生动秀美,菩萨清秀、苗条。此窟以维摩诘与文殊师利菩萨辩论为题材。此窟维摩诘高1.22米,头梳小髻,造型清瘦,宛如封建士大夫形象,机智、从容安详,不同于壁画和浮雕中通常所见似病容的老者,文殊高1.20米,服饰华丽,表现出沉静无畏,潇洒大度之风范,中国(旅游网)著名的美术评论家、美学家王朝闻先生给予这二身塑像高度的评价。

  5窟

  俗称"牛儿堂",位于东崖西侧最高处,上七佛阁左侧。隋、初唐开凿,经宋、明重修。窟形为仿木构建筑崖阁式洞窟,前有窟廊,后凿一窟二龛,为"三式佛"龛中窟平面呈椭圆形,穹窿顶。中窟塑一佛二弟子四菩萨。虽经后代重修,仍保持着随末到唐初的造像风格。中窟外两侧各开一圆拱形大龛,每龛内各塑一佛二菩萨。后人形象地称唐代的菩萨如宫娃,具有"丰满圆润"的艺术风格。中龛外右侧塑一天王像,脚采一卧的小牛犊背上,卧牛昂首屈膝,挣扎欲起,该窟因此也称"牛儿堂"。龛内壁画全为明代重绘,仅龛外右侧上方留有初唐时期所绘"西方净土变"一块。

  135窟

  北魏晚期开凿,为西崖三大窟之一,俗称"天堂洞"。横长方形平顶窟,其独特之处是前壁上部开三个明窗。全窟共有造像17身。正壁中龛泥塑一佛二菩萨和窟左石雕一佛二菩萨,都是形神兼备的优秀作品。壁画约保存50平方米,构图准确,描绘真切,表现了激烈的争战场景。

  127窟

  大型顶窟,平面横长方型,顶高4.5米,四周高3.95米,面阔8.60米,进深5米,窟顶正中为横长方形藻井,其四周有四个梯形披,窟内正壁、左壁、右壁各开一浅龛,四壁和整个窟顶绘满壁画。正壁龛内石刻一佛二菩萨,左右两壁浅龛坐佛均经后代重塑,臃肿、呆滞,两侧胁侍菩萨(泥塑)均为原作为秀骨清像类型,窟内正中一佛二菩萨,为宋代造像,明代重修。此窟有麦积山石窟最为恢宏,最多精美的壁画,而且保存最多,约99平方米,装饰了三个佛龛以外的全部壁画。除窟内佛座四周约1.21平方米为明代重绘外,均为北魏原作,内容丰富,形式完美,多为精品。

  37窟

  隋代开凿,最大特点是主佛高2.10米,顶作低平螺旋髻,略有残损,面形方圆,着通肩架裟,善跏趺座于方形座上,中踩半圆莲台,体躯健美,神态安详。右胁侍菩萨,高1.85米,顶蓄高髻,戴华髻冠,面容丰满,形体修长,双手自然交叉于胸际,姿态优美,表现手法简练、生动,是麦积山隋代造像的精品。

  44窟

  西魏时期开凿,四角攒尖顶窟,高2.25米,面阔3.20 米,进深1.9 米,窟前部塌毁,仅存后部造像。正壁龛内塑坐佛一身,龛外塑左右胁侍菩萨各一身,左、右两壁后侧塑弟子各一身。佛高1.60米,水涡纹高肉髻,内穿僧祗支,胸前系结,外披通肩袈裟,结跏跌座。肉髻、胸前、衣裙上均残存彩绘痕迹,覆于佛座前的悬裳衣褶俱呈圆转的线条,质感厚重,层次分明,富有装饰趣味。佛面形方园适中,端庄典雅、微微俯视、和蔼可亲,集中体现了西魏造像的美感。

  165窟

  西秦或北魏早期,在西崖中层东端,长方形敞口大龛,原造像全毁,仅存束帛佛座和背光,现存造像均为南宋。窟内正壁塑交脚弥勒菩萨一尊,内着僧祗支外穿通肩大衣,结跏跌坐。左右各立中年女性供养人一尊,高髻花冠椭圆脸,为当时上层社会年轻贵妇的真实写照。此窟五身宋塑大像,均未彩,形象神韵、衣着质感全以泥质表现,这是该窟造像的重要特点之一,亦为宋塑代表作品。

  142窟

  北魏晚期开凿,窟内塑三世佛及菩萨、弟子。壁面又有贴影塑佛、菩萨、飞天及供养人等。布局严谨,形式多样,是内容最丰富的洞窟之一。

精彩评论1

正序浏览
小驴友吧 发表于 2012-1-28 00:52:19 | 显示全部楼层
  1、门票价格70元/人,60岁以上老人及学生凭证可享半票。
  2、开放时间:8:00-17:00
  (提示:门票价格与开放时间变动较快,仅供参考,以景区最新公布的信息为准)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关注我们:驴友网

官方微信

APP下载

全国服务热线:

18028862882

公司地址:桂林市信息产业园655号B区1068室

运营中心:广西省桂林市七星区信息产业园655号B区1068室

邮编:514000 Email:lvyoushequ@163.com

旅游社区有限公司   ©2015-2024  驴友社区网  版权所有©驴友网